当前位置 : 首页>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来源:复旦大学脑类只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编辑:高层次人才招聘网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3月,是复旦大学所属二级研究机构。研究院以复旦大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交叉融合、聚力创新,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算法、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研究院拥有“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同时在建认知神经科学中心、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生物医学影像中心、类脑智能芯片系统中心、类脑智能转化与合作中心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张江国际脑库作为“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的重大实验技术平台,致力于在中国上海建成世界最先进的影像研究平台和国际最大的全维度脑科学数据库平台,为集聚高水平人才、开展脑与类脑国际前沿研究提供支撑。


       研究院积极发起和参与国际科学合作计划,目前已与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20余所国际著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究伙伴关系;同时,吸引了全球130多位脑与类脑研究著名国际学者参与各个层次的研究合作计划和项目。研究院建立了“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科大智能机器人国际交流基金”,用于支持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国际交流学生,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共建了“复旦-KCL群体神经科学中心”。2018年1月,研究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申请的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获批成立。


      研究院探索打通科技与产业全链条创新合作机制,通过与10多个企业、30多家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和联合研究项目与课题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和储备高端人才、发现和培育前沿技术的综合优势,推动产学研医用源头创新与合作。

2018年,研究院领衔承担上海市市级重大专项“脑与类脑智能基础应用转化研究”。以此为契机,研究院将通过探索科研与管理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条件建设、招聘和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国际高水平学术合作交流等工作,致力于创造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条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类脑智能与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中心。



工作环境




复旦类脑研究院全球招聘博士后(七) | 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



招聘岗位

博士后(两年)


研究方向

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线圈设计、图像重建、图像处理、脑影像数据处理分析等


应聘条件

  1. 在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生物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神经影像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以及从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者优先考虑;

  2. 具有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线圈设计、图像重建、图像处理、脑影像数据处理分析等相关经验;

  3. 近年至少在相关专业SCI期刊发表1-2篇第一作者论文;

  4.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5. 年龄35岁以下者优先考虑。


薪酬待遇

  1. 税前25-40万人民币;

  2. 参照复旦大学有关博士后的规定提供优厚待遇、岗位津贴和绩效;

  3. 协助申请廉租型博士后公寓或租房补贴;

  4. 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以及国外培训与学术访问的机会;

  5. 支持申报上海市博士后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全文、研究工作经历和至少两位推荐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发至:zic@fudan.edu.cn, 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应聘博士后”


导师基本信息

      胡小平教授,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名誉主任。胡教授在过去的40年里一直致力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共发表及合作发表了275篇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章,论文引用次数多达2万多次(h-index:77)。作为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方向早期的先行者之一,胡教授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很多具有广泛性和开拓性的贡献。他最近的兴趣之一是发展用于帕金森病症诊断和早期检测的MRI生物标志物。


      张笑良教授,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名誉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为线圈设计、高场磁共振成像、快速成像等;生物医学应用的超高场磁共振(MR)技术研发,快速MR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中的计算电磁学,基于并形成像和压缩传感的快速成像方法,射频传输接收阵列和超高磁场系统,植入式医疗设备、及介入血管磁共振成像。


      林庆波,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台湾阳明大学教授、高龄研究中心副主任、转译影像中心主任。并任脑连接期刊副主编、前沿脑影像方法期刊副主编、Plos One 期刊编辑群。专长为磁共振物理学,长期致力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研发及人脑神经网络体(Brain Connectome)研究,并长年应用于人脑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神经网络连接组研究。近年更协助脑外科术前导引,协助脑功能精准定位与保护技术研发。


       王鹤,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执行主任。从2002年开始从事磁共振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其学术背景是磁共振物理,擅长磁共振序列研发和图像重建及后处理。曾经在GE和Philipa研究院工作8年,从事磁共振成像科研工作,是《J Magn Reson Imaging》、《Front Neurosci》、《Front Neurol》和《BMEOL》等杂志的审稿人。从事的课题包括多b值弥散成像、多激发高清弥散、磁敏感成像、微血管成像、肿瘤灌注定量和磁共振弹力成像等。目前的科研兴趣包括磁共振成像方法与重建、肿瘤影像学、影像组学、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等。


       罗畯义,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2012年台湾阳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暨放射科学系博士毕业,并于2012-2013年至剑桥大学担任参访研究员。博士期间获得台湾临床失智症学会学术论文奖。专长为磁共振脑结构影像、脑功能影像、复杂脑网络等方法分析,致力于探讨大脑连结于老龄化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利用多模式影像技术整合大脑结构与功能连结,以找寻显着之生物影像标记为目标,以作为预防、评估及治疗依据。


       张孝勇,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及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2007年获得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和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从事6年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埃默里大学青年研究员”提名奖、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度Cum Laude Merit奖及MRM年度亮点报道等奖励。目前是《NeuroImage》、《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等杂志的审稿人。研究方向包括:代谢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分子影像。主要采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波谱成像(MRSI)、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先进技术,结合分子影像的研究手段,借助类脑人工智能(AI)的最新方法探索脑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复旦类脑研究院全球招聘博士后(六) | 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



招聘岗位

博士后(两年)


研究方向

神经工程、神经信息处理、医疗大数据、神经生理


招聘人数

神经信息、神经工程、脑疾病等领域博士后若干名


实验室条件

  • 面向重大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需求,发展神经动力学信息感知与处理方法,探索脑信息整合规律与脑功能重塑机制。将神经编码与智能理论相结合,研发神经感知、神经调控和神经计算技术,突破脑-智融合技术,建立片上智能系统,研发自学习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实现神经功能智能调控与仿生,为保护脑、增强脑、干预脑提供智能设备和创新解决方案。

  • 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与平台,具有Cerestim (FDA 认证)、Neuroport (CFDA 认证)、Magstim TMS、EGI HD tDCS等人体神经调控、神经生理、神经行为学研究平台,神经智能电子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以及神经机制研究平台。同时,实验室与解放军总医院、华山医院、天坛医院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内外科研单位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国内外科研合作机会。


应聘条件

神经信号处理、智能医疗大数据分析、智能神经电刺激器、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移动医疗等博士后

  1. 在国内外研究机构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以及从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

  2. 电子、信息、计算、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领域;具有信号处理、人工智能计算、电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或者自动控制相关研究经验;

  3. 近年至少在相关专业国际期刊发表1-2篇第一作者论文;

  4. 年龄一般为35岁以下。


疼痛、抑郁、肌张力障碍等脑疾病机制博士后

  1. 在国内外研究机构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以及从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

  2. 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等相关领域;

  3. 近年至少在本专业国际期刊发表1-2篇第一作者论文;

  4. 年龄一般为35岁以下。


薪酬待遇

  1. 聘期2年,薪酬每年25万至40万,主要包括:1)复旦大学和学院综合年薪25万元(税前,含工资、社保、公积金、住房补贴等);2)优秀者推荐申请上海市政府超级博士后津贴15万元;3)课题组科研绩效奖励。

  2. 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及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协助申请博士后公寓(可申请两室一厅);提供至少一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交流访问机会。

  3. 出站时条件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留复旦大学工作,出站后留复旦大学者可申请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4. 提供良好的科研发展支持条件,参与课题组承担的国家、上海市脑与类脑相关重大项目;支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各类基金等科研项目;支持申报博士后国外交流项目。

  5. 按照复旦大学的相关政策,协助子女申请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入学资格。


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全文、研究工作经历和至少两位推荐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发至:huiyu_kang@fudan.edu.cn,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应聘博士后”。


导师基本信息


      王守岩,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神经调控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中医针灸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天坛医院“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学科国际创新引智基地执行负责人,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长期从事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神经信息处理与建模研究,以神经工程技术研究为核心、以临床需求为牵引开展交叉学科合作,将科学探索、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相融合,在Brain、J Neural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研发科研设备、医疗设备八项。


       Peter Brown教授为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牛津大学脑网络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牛津大学实验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担任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Brainstem Society、Internaional Basal Ganglia Society等学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临床神经内科、神经波动、神经解码、神经环路、运动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担任Nature、Science、Lancet、Brain等10余种高水平学术杂志的定期审稿人,并担任NHS等8个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Life、Brain、Curr Opin Neurol、Neuroimag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Valerie Voon博士是英国剑桥大学神经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专家、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针对成瘾和强迫症相关的决策过程,使用多种方法包括神经成像、计算建模和神经调节等技术手段展开研究。Valerie Voon博士已发表160多篇文章和书籍章节,其中包括Neuron、Lancet Neurology、Biological Psychiatry、Annals of Neurology和Brain等高影响力期刊。Voon博士在中国就精神疾病的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节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她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反映深部脑刺激治疗强迫症和成瘾相关影像学表征的认知神经标记物,诸如认知过程中转译的局部场电位生物标记物,以及啮齿类解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

复旦类脑研究院全球招聘博士后(五) | 类脑智能算法及应用技术课题组



招聘岗位

博士后(两年)


研究方向一

计算神经科学、统计推断、随机过程、动力系统

导师

冯建峰 & 卢文联

招聘人数

2-3名

应聘条件

  1. 数学、神经科学、统计、物理或信息相关背景,熟练掌握Matlab和Python等编程语言;具备计算神经科学、随机过程、动力系统、贝叶斯统计推断、机器学习等相关研究经验;拥有(随机)动力系统时空模态或数据同化研究经验者优先。

  2. 在国内外研究机构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以及从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

  3. 至少在相关领域国际期刊发表3篇以上第一作者论文,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与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年龄一般为35岁以下。


研究方向二

大规模优化算法、智能算法与技术

导师

卢文联

招聘人数

2名

应聘条件

  1. 数学、计算机、统计或信息相关背景,熟练掌握Python和C++等编程语言;具备大规模启发式优化算法或人工智能算法及深度学习相关研究经验;同时拥有超启发式优化算法、嵌入式系统开发或软件开发研究经验者优先。

  2. 在国内外研究机构获得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以及从其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

  3. 至少在相关领域国际期刊发表2篇第一作者论文,具有较强的英文读写与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年龄一般为35岁以下。


薪酬待遇

  1. 聘期2年,薪酬每年25万至40万(可面议),主要包括:1)复旦大学和学院综合年薪25万元(税前,含工资、社保、公积金、住房补贴等);2)优秀者推荐申请上海市政府超级博士后津贴15万元;3)课题组科研绩效奖励。

  2. 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及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协助申请博士后公寓(可申请两室一厅);提供至少一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交流访问机会。

  3. 出站时条件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留复旦大学工作,出站后留复旦大学者可申请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4. 提供良好的科研发展支持条件,参与课题组承担的国家、上海市脑与类脑相关重大项目;支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各类基金等科研项目;支持申报博士后国外交流项目。

  5. 按照复旦大学的相关政策,协助子女申请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入学资格。


应聘材料及联系方式:

请申请者将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全文、研究工作经历和至少两位推荐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发至: wenlian@fudan.edu.cn,邮件主题栏内请注明"应聘博士后"。


导师基本信息


       冯建峰,上海数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发展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的理论和方法,并原创性地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神经科学和各类脑疾病中的具体问题,相关重要成果发表在JAMA Psychiatry, Molecular Psychiatry, Brain, PNAS, PRL, J Neuroscience等杂志上。目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对来自神经科学和脑疾病的不同尺度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和理论研究上。提出和发展了全脑关联分析(BWAS)的方法和理论,并成功应用于发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病灶;发展了定量化大脑的泛函熵方法,应用于老龄化、智力和创造性的研究中。

个人主页:http://www.dcs.warwick.ac.uk/~feng


      卢文联,应用数学博士,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导,IEEE高级会员,IEEE TNNLS编委。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亚太神经网络联合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曾作为玛丽-居里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合作研究。长期从事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神经科学和复杂网络系统智能控制等领域的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系统开发与产品研发,并与包括上海汽车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产业界机构有深入合作。发表SCI期刊论文80余篇,SCI他引超过2000次,专著2部,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主持与承担国家地方纵向与横向项目20余项。

发布时间:2019-04-26阅读次数:816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