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科方向组 | 岗位类别 | 岗位需求(人) | 岗位职责 | 任职条件 |
1 | 施工过程力学组 | 科研岗位 | 1 | 地下工程多场耦合宏细观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仿真。 | 海内外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后出站人员,在多场耦合机理与数值仿真方面有很强工作基础。 |
2 | 西南区域中心 | 科研岗位 | 1 | 地下工程稳定性、支护优化及灾害防治 |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具有隧道方面的现场与室内科研经历。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获得过专利者优先。 |
3 | 地质灾害与3S技术组 | 科研岗位 | 1 | 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相关的水岩作用与蠕变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及防灾减灾应用研究。 | 岩土力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具有海外博士后或海外研究经历,已取得正高级职称。 |
1 | 地质灾害或岩土工程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岩土力学、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或固体力学专业,有水电、交通、矿山行业岩土力学与工程相关科研经历,已取得副高级职称。 |
2 | 地质灾害或岩土工程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室内与现场工作。 | 岩土力学、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或固体力学专业,有水电、交通、矿山行业岩土力学与工程相关科研经历,数学力学基础较强。 |
4 | 岩体工程多场耦合效应组 | 科研岗位 | 1 | 城市水下隧道结构长期安全性研究、地铁隧道盾构始发超近距下穿既有线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 岩土工程相关专业博士后(拟)出站人员,具有地铁盾构隧道方面的现场、室内试验和数值计算科研经历,博士后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过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5 | 流变力学组 | 科研岗位 | 1 | 细粒尾矿坝变形破坏机理、失稳预警与防控技术。 | 海内外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在尾矿坝固液耦合数值仿真方法或在边坡失稳预警与防控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过相关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6 |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组 | 科研岗位 | 1 | 地热储层改造与安全分析技术。 | 岩土力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具有成熟独立科研工作经验和创新发展潜力,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过高质量学术成果。 |
7 | 智能岩石力学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深部工程硬岩变形破坏数值方法和防控技术。 | 海内外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在深部工程岩体稳定性数值仿真、监测预警和控制控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具有C++等工具编程经验。 |
8 | 施工过程力学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多场耦合宏细观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仿真。 | 海内外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在多场耦合机理与数值仿真方面有较强工作基础。 |
1 | 地下工程数字建造与信息化施工。 | 海内外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在数字建造、信息化施工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基础与工程应用方面的经验。 |
1 | 地下工程软岩大变形机理与锚固技术。 | 海内外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在软岩大变形机理与锚固新技术方面有较强工作基础。 |
1 | 深部裂隙岩体多场耦合机理及渗流控制。 | 海内外岩土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等相关专业,在裂隙岩体表征、多场耦合模拟方法等方面有较强工作基础。 |
1 | 地下动力灾害诱发机理及控制技术。 | 海内外岩土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等相关专业,在冲击地压、诱发地震、水力压裂等方面有较强工作基础。 |
9 | 西南区域中心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地下工程稳定性、支护优化及灾害防治。 |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具有隧道方面的现场与室内科研经历。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获得过专利者优先。 |
10 | 地质灾害与3S技术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2 | 地质灾害或岩土工程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岩土力学与工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或固体力学专业,数学力学基础较强。 |
11 | 特殊土土力学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结构性黏土力学特性与各向异性效应研究。 | 岩土工程相关专业,具有从事结构性土或土动力学研究良好基础。 |
1 | 膨胀岩/土的力学特性与应用技术研究。 | 岩土工程相关专业,具有从事膨胀岩/土研究良好基础。 |
12 | 环境土力学与工程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市政污泥加速生化降解药剂和工艺研发。 | 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精通微生物降解反应试验和定量评估,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工业固体废弃物工程应用理论与技术开发。 | 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环境岩土工程等专业,精通物相表征、微观测试与土力学分析方法,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重金属污染土固化稳定化绿色低碳材料开发与技术研究。 | 无机材料科学、环境化学、环境岩土工程等专业,精通固化土工程/环境特性评价及模型构建方法,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协助培养研究生。 | 环境岩土工程,污染场地工程防控(防渗隔离墙或可参透反应墙方向),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具有海外经历者优先。 |
1 | 土壤有机物测试分析。 | 海内外岩土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壤学、化学等相关专业,在有机物测试分析方法领域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过相关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土总量消减技术开发与设备研制。 | 岩土工程、土壤修复、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精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测试、分析方法和模拟软件,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3 | 土体相互作用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2 | 1)高铁路基健康监测与诊断; 2)膨胀土滑坡机理与稳定性分析方法; 3)非饱和土本构模型; 4)服役路基病害整治技术。 | 岩土力学与工程、工程地质、固体力学及相关专业,具有从事数值计算研究的经验,能够熟练应用岩土工程领域的常用商业软件。 |
14 | 土动力学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1)岩土力学中的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究; (2)分子动力学模拟; (3)黏土矿物与水相互作用研究。 |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或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经历、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1)改性黏土材料合成; (2)土体水分子脱吸附动力学研究; (3)材料结构与特性表征。 |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或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试验操作能力、熟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合成或高分子合成技术、博士期间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并在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1)岩土介质微细观组构探测与表征分析; (2)矿物颗粒微观力学作用; (3)波在孔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 |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力学或地球物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试验操作能力、熟悉相关测试表征分析手段(NMR,AFM,TEM等)、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5 | 岩体工程多场耦合效应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2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GIS在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中的耦合研究、开发与应用。 | 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GIS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熟悉编程且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深部断层活化规律与洞室群稳定性研究。 | 岩土工程专业,熟悉岩石剪切试验技术、离散元或FDEM计算软件,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智能矿山技术研发。 | 岩土工程专业,熟悉采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6 | 岩土工程抗震安全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岩土工程抗震安全与防震减灾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岩土力学与工程、工程地质、固体力学及相关专业,具备较强的岩土工程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数值计算、岩石力学实验或工程的专业技能,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7 | 流变力学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细粒尾矿坝变形破坏机理、失稳预警方法 | 海内外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在尾矿坝固液耦合数值仿真方法、溃坝仿真或在边坡失稳预警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过相关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8 |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碳中和创新科学与技术。 | 具有岩土工程或油气储藏研究背景,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熟悉能源系统/能源材料/储层模拟技术与方法,具有专业/开源数值模拟软件开发经历,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多相态岩石物理与监测技术。 | 具有地质工程或岩石物理研究背景,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或者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熟悉岩石力学实验/矩张量反演/光纤监测技术,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量子力学与能源岩土工程创新技术。 | 具有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物理化学或分析化学研究背景,愿意参与能源环境岩土交叉领域研究,熟悉各种核磁/CT/气液分析设备与模拟技术,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先进耐腐蚀水泥基材料研发。 | 具有水泥基材料或岩土工程相关研究背景,开展过水泥基材料制备与表征相关实验,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河道非均质地层内CO2增采地下水机理及采收率调控技术开发。 | 具有岩土工程或油气储藏研究背景,具有Fortran 语言编程/Matlab流体流动编程/高压流体试验经验,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 | 诱发(微)地震地球物理解释,地震预测,或地震与地质力学交叉方向。 | 地震学、地球物理等相关专业,参与过重大项目并有实质创新贡献,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激情,具备较强的独立研究和工作能力,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19 | 海洋工程地质组 | 特别研究助理(含博士后) | 1 | 碳酸盐类岩土的工程分类研究。 | 岩土力学及工程地质相关专业,具有无粘性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经历,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士期间在本领域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者优先。 |
3 | 1)珊瑚礁岛地下水淡化涵养与演化的数学模型构建; 2)珊瑚岛礁工程地质与力学特性研究; 3)波浪-地基-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 | 岩土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相关专业,数理基础扎实。 |
20 | 环境地质与力学组 | 博士后 | 1 | 1)石质文物风化的多场耦合数值仿真; 2)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 岩土力学与工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及文物保护相关专业,在多场耦合仿真方面有良好基础。 |
21 | 非连续介质力学与工程组 | 博士后 | 1 | 岩土工程风险评估和可靠度研究,相关软件开发。 | 应用数学相关专业,可靠度研究或风险评估方向,擅长计算机编程。 |
1 | 岩土工程监测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 | 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熟悉变形监测、误差分析理论与技术,擅长计算机编程。 |